近年来,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成了“天然摄影棚”。在为影视剧提供了拍摄场景的同时,影视剧也为其带来流量效应,越来越多的老街故事得到传诵。
寻找记忆中的花街
【镜头】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北上》讲述了6个年轻人在故乡花街度过纯真青涩的少年时光后,一路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追寻理想,又返回花街建设家乡的故事。作为《北上》里花街的原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的花街最近火了。不少人慕名前来打卡,吃一碗老淮城长鱼面,尝一尝剧里的同款油端子,让人格外满足。
花街依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据说因明清时期街上店铺为宫廷制作绢花而得名,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据淮安地方志记载,花街的旧街起于轮埠路,止于环城路,原有三四里长。1952年城市改造时拓宽至12米,改为沥青路面。1968年,曾并入东、西大街,更名东风大街,1981年复原名。20世纪末,市区新修承德路时,花街被截断,只剩现在约130米,其余并入东大街。
2011年,淮安市对花街开展全面改造,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古建筑,同时引入文创、书局、糖水铺等新业态。这种“保留形制、激活功能”的策略,让花街既留存青石板路与灰瓦白墙的传统风貌,又通过璞园糖水店等青年创业项目吸引了年轻游客,形成“历史感”与“松弛感”并存的场景,花街成为淮安市的文旅新地标。
随着电视剧《北上》的播出,花街迎来又一个春天。街道上张贴装饰着电视剧《北上》的宣传海报,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璞园糖水店日均接待量翻倍增长,花街御面馆接待的食客中60%来自外地。这种“影视+文旅”的模式,让花街从静态景点变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相关负责人说,老街老巷是城市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地方发展的独特资源,这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是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理由。
留住骑楼街“烟火气”
【镜头】在两排始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南洋风情骑楼中间,出租车与小轿车展开了激烈追逐,上演着影视作品中经典的“追车戏”,动态与静态、古老与摩登此刻在画面中相互碰撞,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电视剧《破冰行动》里的这场飙车大戏拍摄于广东省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等路段。
据介绍,孙文西路步行街原名“迎恩街”,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孙文路。这里曾是民国时期中山的商业中心,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行医。它见证了中山商业文明的发展,从隋唐时期的官道,到宋元时期商业的兴起,再到清末民初的繁华,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
步行街两侧的南洋风情骑楼,具有欧亚建筑的混合特征,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至今还保留着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的建筑工艺。孙文西路步行街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中山城市记忆的载体、中山人的精神家园,也承载着无数中山人的记忆与乡愁。
去年10月,香山古城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项目第二标段正式启动。历经68天,主街地下综合管网的升级改造工程完工,这条百年老街勇敢又坚定地在转型之路上踏出了第一步,于今年元旦重新开街。开街后,举办了手工制作沉香饰品、“香山刺绣”技艺展、“求个上上签”、新年祈福许愿墙、醒狮小游戏、“寻展古村落”展览等新年主题活动。之后,相关部门继续对两侧骑楼及建筑外立面进行分段施工,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修缮历史建筑,消除安全隐患,既保留街坊里弄的城市肌理,又留下城市的历史脉络和人文记忆。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餐饮、文创、非遗、老字号等优质业态入驻老街,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
微更新打造“繁花街区”
【镜头】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王家卫镜头下的上海老街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作为《繁花》中最具代表性的街道,黄河路是剧中大部分重要情节的拍摄地。这条不足800米的街道在20世纪90年代曾开设过90余家饭店,是当时上海餐饮业的集中地。
追溯黄河路的历史,时光的指针需拨回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那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修筑了这条道路,最初它被命名为东台路。彼时的上海正处于风云变幻的近代化进程之中,西方列强的租界扩张与本土文化的交融碰撞,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深刻印记,黄河路也不例外。
黄河路真正迎来辉煌时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上海这座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1993年年初,黄河路美食街开始改造建设,8个月后正式建成。然而,随着商业综合体崛起、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选择发生较大变化,曾经热闹非凡的黄河路美食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繁花》的热播犹如一阵春风,再次唤醒了沉睡的黄河路。剧中对黄河路的生动描绘,让这条曾经辉煌一时的街道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去年黄河路被列入黄浦区“一街一路”精细化治理项目,通过微更新提升道路品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繁花街区”。改造聚焦黄河路及凤阳路上的长江、定兴居民区弄堂综合改造工程,通过改造黄河路及凤阳路弄堂的公共空间、绿化带、停车位,增设扶手、座椅等,提升便民设施品质,打造“可休憩的邻里空间”;实施凤阳路228弄、黄河路107弄“一街一路”架空线路梳理工程,通过更新架空线路、更换老旧电表,形成“清爽优美、整齐有序、安全可靠”的社区环境;优化小区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选址,拓展街边充电桩试点,在14个点位建设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