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践行乡村建设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环节,其成效与每个村民的行动息息相关。从学校到集市再到家家户户,一场关于生活垃圾治理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变革正在我国的农村大地上悄然兴起。各地纷纷探索创新方式,将生活垃圾治理相关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激发广大群众的行动热情。
进校园 为成长加分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回山镇中心幼儿园不久前举行了特殊的仪式——回山镇工作人员连同社工志愿者和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们上了妙趣横生的“垃圾分类开学第一课”,旨在营造趣味十足的氛围,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生活垃圾治理知识,从小树立环保理念,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课上,志愿者带着精心制作的幻灯片和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将原本晦涩的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直观形象的小故事。从垃圾的产生、危害,到垃圾分类和治理的标准、方法,每一个知识点都紧密贴合校园和日常生活场景。小朋友们在课上踊跃发言,与志愿者积极互动,让知识在轻松愉悦中深入内心。为了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现场还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趣味游戏,“垃圾分类大冒险”“垃圾治理飞行棋”等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塑料瓶变成了精致的花瓶,橘子皮被做成手串……小朋友们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全程指导下,利用废弃物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实用又美观的手工艺品。小朋友们还互相分享创意灵感,将绿色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一直在加强小朋友的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知识的宣传,这堂‘开学第一课’为新一年的教育内容锦上添花。”回山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陈美林认为,趣味宣讲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也向社会倡导了“垃圾分类要从小做起”的正确理念,用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朋友圈,进而带动更多人自觉参与,以童心守护绿水青山,用行动书写绿色未来。
赶大集 环保宣传热
在乡下,赶集是悠久的传统生活习惯,也是本地人口最集中的场景。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金盆镇利用这一契机,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内容,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人居环境品质大提升”宣传活动,以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携手共创美丽家园。
金盆镇工作人员在集市中心设立点位,通过宣传展板展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宣传小分队还向群众发放倡议书,内容涵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公共环境保护等方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意义。不少群众在集市采购之余停下脚步,索取资料认真阅读,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陈继村的一位村民感慨道:“以前我只知道把垃圾扔掉一埋就行,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讲究,以后再处理时可得多注意。”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群众疑问,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向大家普及环保常识。近年来,当地政府紧盯村民的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田间地头、河塘沟渠,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通过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游园等,打造宜居宜业的绿色人居环境品质示范点,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为后期农文旅发展奠定基础,引领乡村振兴的步伐。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阶段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好绿水青山,让家园更美丽宜居。
发倡议 同心齐发力
走进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隔坑村,只见绿植鲜花交相辉映,干净整洁的道路通村入组,曲径通幽的小道蜿蜒伸展,一幅生态宜居、生活富美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一变化得益于七拱镇在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把人的作用摆在了突出位置。
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七拱镇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走进群众家中,用心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通过喇叭喊、微信发、挂横幅、送传单等方式,发布清洁村庄倡议书,引导群众履行“门前三包”义务、清理禽畜养殖粪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等。
对群众宣传到位,还需要以身作则。一位隔坑村的村民深受触动:“他们给我讲道理、讲政策,我看到了他们的亲力亲为,自己就更主动地加入到行动中了。”七拱镇广大干部群众、大学生志愿者、社工等分工协作,围绕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按照各自责任区域扎实开展行动,发扬了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遇到治理难点采取针对性的举措,如针对春节期间村庄积存燃放烟花爆竹废弃物、生活垃圾的问题,采取地毯式清理方式整治;针对主次干道沿线路面、加油站周边以及两侧绿化带垃圾较多的问题,采取分区域全面捡拾方式整治;针对部分点位堆积生活垃圾过多的问题,适当增加垃圾车运输频次,做到整治全覆盖、无遗漏、无死角。
“为确保整治成效,我们由纪委部门组成检查督导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美丽乡村的“施工图”变成“实景画”,让高质量发展的绿美底色更亮、成色更足,“人人都是参与者,整洁环境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