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走进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柏油村道如项链般环绕,农家小楼错落有致,眼前是一幅岭南客家乡村的清新画卷。近年来,紫金县在农房规划建设管控方面不断取得成效,通过推动农房风貌全周期管理,实现了现有农房的大提升和新建农房的严管控。以农房“小变”促进乡村“大变”,一系列举措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促进了乡村整体发展,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构建高效机制
破解组织落实难题
做好农房风貌管理工作,首先在于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城乡风貌整体提升。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紫金县印发了《推进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构建“1+6+11”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县委“一线指挥部”作用,紧盯6条产业风貌带工作重点,设立11个专项工作组,有效形成以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为统筹引领且指挥有力、上下贯通、协同推进的县镇村一体工作体系。同时,建立县领导“分片区”督导、挂镇县领导“周推动”、县直部门“强统筹”、镇村一线“日调度”机制和县领导挂钩典型镇村工作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开展“全覆盖”调研督导,挂镇县领导每周实地调研,县直部门和镇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县主导、镇主体、村配合、村民参与、乡贤支持、社会力量共建等多元主体作用,制定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图集指引,对全县农房风貌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谋划提升。
奖补激励落实
破解群众工作难题
让家园变得更靓丽,紫金县通过规划先行、奖补激励,推动群众从“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的转变。
“编制《紫金县城乡风貌提升“平改坡”改造指引》等,实现全县范围内新建农房管控报建流程统一、‘裸房’外立面改造指引统一、水泥墙面刷漆色调统一、风貌欠佳房屋加装挑檐样式统一。”紫金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印发《2024年城乡风貌提升农房微改造和外立面改造实施方案》,按照一层奖补0.6万元、两层(含两层)以上奖补1.2万元的标准,以财政奖补方式发动村民对“裸房”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印发《紫金县主要干道沿线房屋可视外立面改造工作方案》,由县财政出资奖补镇政府购买装修喷漆机和装修人工费用,由农户自行购买装修材料,对房屋已装修但可视外立面未装修的房屋和主要干道沿线围墙进行风貌提升。此外,围绕优化宅基地建房所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当地还增加了建筑风格、外观形象、色彩等方面要求,推动乡村风貌管控要求纳入集体章程或村规民约。
周期管理闭环
破解长效发展难题
按照“管存量、控增量”思路,紫金县把好农房建设的设计、审批、施工关,对农房风貌进行源头管控。首先把好“设计关”,充分考虑紫金县农房建筑风格,当地因地制宜编制《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规划和农房建设图集》,对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重要节点大样图提供多样化、免费化指导。其次把好“审批关”,出台《关于修订印发紫金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落实“带图审批”“三到场”等政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全流程联审联办制度,推动凡建必报、不批不建。最后把好“施工关”,制定《紫金县推行宅基地新建农房风貌管控“报建承诺+奖补”暂行管理办法(试行)》并创新实施,严格按图施工、按风貌要求建设,实现从规划、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全周期管控,确保新建农房符合风貌管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