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人文渊薮 文章节义之邦 ——吉安推进白鹭洲书院保护利用纪实之一

发布时间:2024-05-07 作者:辽宁久联 点击数:578702

  “陵谷经几迁,此地依然为砥柱;江河同万古,斯文有幸见回澜。”

  这副楹联镌刻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书院中山院前大门两侧,它的撰写者是清代江西最后一位状元、白鹭洲书院山长刘绎。这副楹联以白鹭洲书院复建为背景,上联意谓:任山川演变,白鹭洲依然屹立在江心如中流砥柱,不管世事沧桑,白鹭洲书院都在秉承创办之初的志向,以培养中流砥柱之人才为己任;下联意谓:尽管书院几经颓毁,但终究又重新在白鹭洲上复兴,暗寓这里的文脉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一样,源远流长,不可阻滞。

  吉安,古称庐陵,又称吉州。白鹭洲位于吉安城东的赣江之中,洲上草木葱茏,常有白鹭翔集其上,故以为名。正如刘绎的另一副楹联所写:“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知吉州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江万里在此创办白鹭洲书院,自此这里成为吉安的重要地标和文化殿堂。近800年来,白鹭洲书院多次遭受特大水灾和战乱,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吉安人锲而不舍地修复、改建、重建书院20多次。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多少古书院销声匿迹,而白鹭洲书院却屡经劫难而存。

  吉安人之所以不畏艰难、矢志不渝地屡次修建白鹭洲书院,因为它是一座文化丰碑,集中体现了“文章节义”这一庐陵文化的重要特征,寄托着无数吉安人的追求和理想。“立志、养气、修身”,是白鹭洲书院的办学宗旨,成为书院特色鲜明的文化传统。江万里办学之初自任山长,教导学子立下忠于国家和民族、胸怀天下的大志,修炼良好的气节操守。白鹭洲书院的历任山长,无一不是正人正己的名儒,以培育志高气正的学子为己任。第二任山长欧阳守道要求学子修养浩然之气,养气必先立志,不是富贵之志,而是圣贤之志,不为困厄而改变。这种教育思想,一直贯穿书院数百年办学的始终,抚育了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姚颐、曾延生等一大批家国栋梁、经世奇才。

  江万里创办书院时就设立“六君子祠”,祭祀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朱熹六位理学大儒。先贤祠里供奉庐陵“五忠一节”欧阳修、杨万里、胡铨、周必大、杨邦乂、文天祥,教育后来学子们见贤思齐,传承“文章节义并重”的庐陵人文精神。就在白鹭洲书院学子文天祥高中状元的宋代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来自吉州的有44人,且大多数为白鹭洲书院学生,为全国之冠。此后,吉安仅状元就出过17名,进士超过2700名。白鹭洲书院流风所至,吉安城乡的千百书院如雨后春笋涌现,庐陵士子科举成名,学者成林,作家成派,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使庐陵文化昌盛不衰,因而世人称吉安为“文章节义之邦”。正如《白鹭洲书院志》所言:“自文忠公创书院,而后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宇内之半。”

  历史上的白鹭洲书院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宋理宗因文天祥中状元而御笔赐匾,以示褒奖,书院因此名扬全国。元代,书院山长纳入官员体系。明万历年间,知府汪可受重修书院,著名理学家罗钦顺、邹元益、聂豹、罗洪先等人先后在书院讲学,书院逐渐成为传播阳明心学的重要道场。1903年,白鹭洲书院改为吉安府中学堂,开启近代分班制教育,民国时期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书院继续办学,1982年改名为白鹭洲中学,并以“崇尚气节,建功立业”为校训。恢复高考40多年来,共为清华、北大等高校输送了包括全省文理科状元在内的2万多名优秀人才。2012年,白鹭洲中学被评为“江西省首批优秀示范高中”。书院现有宋代建筑泮池、明代建筑吉台和永堤,清代建筑云章阁和风月楼、民国建筑中山院等,馆藏文物201件(套)、各类书籍2000余册,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擦亮明珠——清晰留下城市记忆

  白鹭洲书院作为庐陵人文之渊薮,成就了吉安这方“文章节义之邦”,而吉安这片山水灵秀的沃土,也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呵护着白鹭洲书院这颗璀璨明珠。

  白鹭洲书院不仅是宋代江西三大书院之一,更是全国为数不多、保存完好、仍在办学的古书院之一。现存书院古建筑为清光绪十年(1884年)复建。白鹭洲书院历史上既有“书声弦颂闻”的兴旺景象,也有水毁兵患所造成的“满目疮痍、荒草萋萋”的衰败局面。截至2013年年初,由于砖木结构体系的特性,在自然环境下和使用过程中,书院建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风化、糟朽、破损等现象;由于人力物力的匮乏、保护观念的局限等客观因素,历史上的部分维修采用了不甚恰当的方式和方法,造成了建筑局部与历史风貌或传统规制不合的现象。书院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毁坏后没有得以重现。更严重的是,因教学的需求,白鹭洲中学于20世纪80年代在书院周边兴建了宿舍楼、食堂等现代建筑,与整个书院整体环境差距较大。同时,内部教学楼建筑距离书院较近,书院风貌视觉效果也很差。

  保护白鹭洲书院,一直是吉安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心愿。2013年4月,吉安市委、市政府就白鹭洲书院公园改造工程建设进行现场办公,强调要以对历史负责、守望庐陵文化的高度,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将书院按照保护性恢复、保持书声琅琅、建成文化生态休闲公园“三位一体”的规划来统筹考虑,按照尊重历史、精雕细琢的高标准、高质量要求,把书院公园建成展示书院文化的鲜活历史图画、旅游资源集聚的文化旅游区和市民观光休闲的生态休闲区。

  2013年8月1日,白鹭洲书院公园修复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吉安市组建了由住房城乡建设局、文广新旅局等组成的白鹭洲书院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编制了《白鹭洲书院保护规划》和维修方案,启动白鹭洲书院整体修缮改造工程,恢复书院清代历史风貌,打造书院历史文化景区。作为一项纯公益民生工程,总投资2亿多元。经过招投标和实地考察,确定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由华南理工大学设计、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施工。

  工程以白鹭洲书院为主体,包括文物修缮、优化整合教学设施、园林景观建设和水利防护四个部分。规划对现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全部保留,其中,对原有的泮池、泮桥、云章阁、风月楼、复古亭、中山院等古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按清代旧制,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在紧邻中山院的东西两侧复建砖木结构、祠宇式建筑六君子祠、景贤祠。在旧址上复建砖木结构、重檐殿堂式的道心堂、逢源堂。重建棂星门、碑廊、万竹亭、冼心亭、蜜心亭、观澜亭等。在建筑内按使用功能复原了讲堂、山长厅、学生宿舍和考棚。工程以“白鹭洲古书院—近代学堂制—现代学校制”为主线,将白鹭洲打造成一个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集办学、游览、休闲、文化、生态为一体的亦学亦游绿岛,再现“白鹭文澜”(庐陵八景之一)的优美,形成景、人、诗的和谐统一,与西岸的古青原台(钟鼓楼)及“金井泉香”(庐陵八景之一)等景观构成有机的整体,组合成一个综合的风景名胜游览区。

守护文心——让庐陵人文家园重放光芒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白鹭洲中学在书院周边建有东苑、西苑、文明楼以及校长楼等建筑,房屋建设杂乱无序,环境脏、乱、差,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与书院环境形成强烈反差。2013年8月白鹭洲书院公园修复改造工程启动后,吉安市领导先后数十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工程改造建设指挥部积极协调市级有关部门以及文物保护专家,稳妥推进白鹭洲书院遗址保护改造的有关工作,圆满地完成拆迁安置工作,为书院遗址保护修缮复原创造了条件。

  白鹭洲书院改造工程启动后不久,在民间围绕白鹭洲“拆毁文物,搬走中学,欲引进港商开发别墅”的各种传言沸沸扬扬,甚至部分人士发出了“救救白鹭洲书院”的呼唤。为此,吉安市相关主管部门回应:“学生食堂和宿舍已侵入书院文物保护核心区域,严重影响书院文物本体安全和环境风貌。拆除这些建筑是为古书院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腾地方。拆除的学生食堂和宿舍将在白鹭洲中部现代中学区内按规划择址复建。绝不会让一寸土地用于商业开发。”这些坚定而清晰的回应,让人看到了吉安人守望这块文化厚土的决心与勇气。

  如何才能再现书院历史荣光是个难题,如何才能将书院特色展现得更为本土化、真实化,更是难上加难。文物、古建筑的修复,大都需要经过较长的反复论证、推敲,需要翻阅大量相关史料并重新设计。为此,工程改造建设指挥部统一修缮指导思想及维修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护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为指导思想,不影响结构和安全的原有构件,保持现状。考虑到建筑的耐久性及使用上的要求,施工方对于残损的结构构件、功能构件等都详细考证,然后进行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装饰部分,视情况而定,若残存部分能体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且不影响结构和安全,则保留或只做简单的加固;若装饰部分的缺失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效果,则可根据现状对其进行复原维修。

  白鹭洲书院修缮复原工程历时近3年,终于在2015年12月建成并向社会开放。至此,一个真实的、重现历史的白鹭洲书院又恢复了往日的荣光和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依托白鹭洲书院和水巷、能仁巷历史文化街区等丰厚的庐陵文化底蕴,坚持保护优先,深入挖掘、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保留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发展“年轮”,努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构建多层级、多要素、全覆盖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截至2023年10月,全市累计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5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3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22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84个、省级传统村落41个,公布384处历史建筑、1735栋传统建筑。吉水县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永丰县列入第二批省级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县,纳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备名单。


成交资质 success case